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六集 天怒人怨(第3页)

第五十六集 天怒人怨(第3页)

宋璟故作不解问道:某才劣位卑,张卿却以为我为天下第一,却是何故?

张易之未料马屁拍在马脚之上,期艾不答。当时天官侍郎郑杲与宋璟对坐,开口问道:中丞奈何称五郎为张卿?

宋璟答道:以其官爵言之,正当为司仆卿。然足下又非张卿家奴,又何称其为郎!

此言即出,甚于当面斥骂,于是举坐悚惕。当时满朝文武,自武三思以下,皆谨事张易之兄弟,宋璟独不为礼如此。

是年冬十月,诏以左武卫大将军武攸宜充西京留守,车驾东出长安,再至神都洛阳。十一月己丑,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来至神都,参见武皇,并谢其许婚和亲。

北边狼烟暂息,南方烽火复燃,始安獠酋欧阳倩拥众数万,攻陷州县。

告急文书飞递神都。朝廷思得良吏,诏命宰相荐才,朱敬则奏称司封郎中裴怀古才兼文武,可担此重任。武皇太后从奏,制以裴怀古为桂州都督,充招慰讨击使。

裴怀古于是领命南征,才及岭南,便飞书传檄于獠酋,示以祸福,陈说利害。

欧阳倩接到檄文,随即遣使请降:我等非敢反叛朝廷,实为州吏侵逼,故举兵自救耳。

裴怀古许其归附,且欲轻骑往赴贼穴,亲去招抚。

左右皆都劝道:夷獠向来野蛮无信,大帅不可以尊贵之躯,轻入虎狼之穴也。

裴怀古道:吾仗忠信,可通神明,而况人乎!

遂诣敌营。贼众大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皆来款附,于是岭外悉皆平定。

长安三年四月,吐蕃献马千匹,黄金二千两于周,请求赐婚和亲,武皇则天许之。然而吐蕃南境诸部皆叛,赞普器弩悉弄自率大军征讨,不幸卒于军中,于是亲事不成。

自此吐蕃赞普诸子争立,国人立器弩悉弄之子弃隶蹜赞为主,年仅七岁而已。于是吐蕃就此势衰,不再敢与大周争锋为敌。

至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便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

长安四年春,正月丙申。

册拜斛瑟罗之子阿史那怀道为西突厥十姓可汗,原授右武卫将军、兼濛池都护不变,以制衡东后突厥可汗默啜。

自垂拱以后,西突厥十姓部落频被东突厥默啜侵掠,死散殆尽,跟随斛瑟罗徙居内地者不过六七万人。少数残部又多为突骑施部所并,故此西突厥阿史那氏于是渐绝。

是月又拆毁三阳宫,以其木材重作兴泰宫于万安山。二宫皆是武三思建议为之,以请太后每岁临幸避暑之用,功费甚广,百姓深以为苦。

左拾遗卢藏用上疏:今朝廷近臣多以顺意为忠,具僚皆以犯忤为戒;致陛下不知百姓失业,大伤陛下之仁德。陛下诚能以劳人为辞,发制罢之,则天下皆知陛下苦己而爱人也。

武后览奏赞其耿廉,但却不从。

壬子日,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李迥秀收受贿赂,被监察御史马怀素劾奏。女皇命人按察核实,遂将李迥秀贬为庐州刺史。

似武三思这般拆而复建,费资巨万反而有功,此谓只许皇亲浪费,不许百官贪污。

太后理政,尝与宰相议及诸州县刺史、县令优劣。

宰相李峤、唐休璟等人上奏:窃见朝廷物议,远近人情,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诉。比来所遣外任,多是由朝中贬累之人;风俗不澄,实由于此。自今而始,望于台、阁、寺、监诸官中妙简贤良,使分典大州,共康庶绩。臣等自请辍其近侍之职,率先具僚外任,以为朝廷分忧。

太后准奏,因命书名探查,得韦嗣立及御史大夫杨再思等二十人。乃制命各以本官检校诸州刺史。其后发现二十人中,政迹可称者,唯常州刺史薛谦光、徐州刺史司马锽而已。

宰相苏味道谒请归葬其父,制命州县供给葬事费用。苏味道因仗势侵毁乡人墓田,又役使过度,被监察御史萧至忠劾奏,苏味道遂被左迁坊州刺史。

夏四月,寿安县兴泰宫建成,武皇太后驾幸于此。因狄仁杰已死,以为无人劝阻,于是复税天下僧尼,作大佛像于白司马阪,令春官尚书武攸宁检校督造,糜费巨亿。

内史李峤上疏谏道:天下编户,贫弱者众。造像钱见有一十七万余缗,若将散施,人与一千,济得一十七万余户。拯饥寒之弊,省劳役之勤,顺诸佛慈悲之心,沾圣君亭育之意,人神胥悦,功德无穷。臣以为方作过后因缘,岂如见在果报?佞佛不如济民多矣!

监察御史张廷珪亦上疏谏道:臣以时政论之,则宜先边境,蓄府库,养人力。以释教论之,则宜救苦厄,灭诸相,崇无为。伏愿陛下行佛之意,务以理为上,不以人废言。

太后乃罢是役,并召见张廷珪,深赏慰之。

同月,相王府长史姚元崇以母老为由,固请归乡致仕侍母;武皇不从,并使其兼知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反而升官,就此入阁拜相。

又以天官侍郎崔玄暐同平章事,召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检校汴州刺史韦嗣立赴兴泰宫侍驾。又以李峤同凤阁鸾台三品,李峤自请解内史之职,更以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名綝,字再思,郑州原武人,出身于弘农杨氏原武房,东汉太尉杨震之后。今既入阁为相,专以谄媚取容为务。

司礼少卿张同休乃张易之族兄,尝召公卿宴集,酒酣之际调戏杨再思道:我观杨内史面貌,不类华夏之种,倒酷似高丽夷族也。

杨再思非但不怒,反而欣然嘻笑,当即剪纸帖巾,反披紫袍,离席亲跳高丽舞蹈,举坐大笑。时座中有人称誉张昌宗之美貌曰:六郎面似莲花。

众人无不附和,惟杨再思独自说道:我谓不然。乃莲花似六郎耳。

甲午日,太后自兴泰宫还于东都。次日,便有御史上奏:今有张昌宗诸弟司礼少卿张同休、汴州刺史张昌期、尚方少监张昌仪,皆都坐赃下狱。

武皇闻奏惊怒,诏命左右台共同鞫之;张易之、张昌宗放纵诸弟,亦命同被鞫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