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则需要将案件的发生时间往前放,基本需要放到侦探小说兴盛的那个时代。
但现代人写那个时代,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当时的人自己写的来得生动细腻呢?
所以侦探小说的逐渐没落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
正如曾经的骑士小说没落那么必然。
当然,对侦探小说,或者说,对所有小说都没多少兴趣的钟鹫并不知道这些。
也没兴趣知道这些。
她只买下了那部短篇,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天中慢慢读完了它。
之所以花了三天时间,不是她功课太忙,而是这篇故事没能引起她的兴趣。
她完全是看在猫的面子上才读完的。
因为并不喜欢,又觉得应该认真读完——毕竟看评价这是很了不起的一部作品——所以钟鹫读得格外慢。
和读教科书差不多慢。
小绒毛: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应该做到什么”呀。
不喜欢你就潦草地翻一下,知道主要角色和大结局就差不多了嘛。
这部短篇在人设上确实意义重大,可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出彩。
尤其对于不喜欢侦探小说的读者而言,堪称乏味。
所以钟鹫你提不起兴致读这篇故事,我是完全可以理解哒。
我本也不是让你看整个故事,我是在暗示你可以试试去当安乐椅侦探。
我感觉你对观察他人、观察事物,是有天分哒。
可钟鹫完全没有领会到小绒毛的暗示。
她将读完这篇作品当作了一个任务,没有投入感情。
于是读完之后,她也没有将这故事与自己联系到一起。
大致只是明白了“这个样子就是安乐椅侦探”呀。
然后继续着自己一层不变、死水无波的生活。
小绒毛不死心地又给钟鹫推荐了几篇体现主角见微知著的作品、新闻,甚至发生在钟鹫附近的小八卦。
在小绒毛绝望于“这孩子真是太不开窍”“实在不行我可能真必须直接开口用人话建议她了”时,钟鹫终于出现了点除“看过就算”的反应。
钟鹫最开始想到的是:
小绒毛在手机上点出的那些内容,以及在我写作业或一边神游一边走路时打断我、让我听的邻居八卦,好像不能全部解释为巧合,因为……
那些故事好像有相似的内核。
进一步的,钟鹫便总结出了那个内核:观察,与抽丝剥茧。
对人人都可见到却不上心的细节多注意一下,并进行思考,和进一步确认,最终发现惊人的真实。
抽出这个内核后,钟鹫反过来从安乐椅侦探那部短篇开始,重新逐一审视自己因小绒毛而看过的每一篇故事、每一条信息。
钟鹫呢喃:“全部都是。”
钟鹫以惊奇的目光看向小绒毛。
小绒毛端坐在窗台上,沉稳地由着她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