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他意识到一件事,刘昊嘉的出走和他对改革失去了信心有着直接关系!不过让他满意的是,刘昊嘉并没有直接在书信上说这件事。反而将他离开大明的原因全部归咎给文官集团!
他在奏本上将文官集团所做的事情说的清清楚楚的,和指着鼻子骂几乎没什么区别了!听得王锡爵等人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如同川剧变脸一般!
最后张嘉念诵说道:“……草民自知改革无望,又因改革之事树敌甚多!改革若停,恐朝廷之中攻讦者甚多!城门性子骄傲,受不得污蔑!若有人攻讦必全力反击,则朝廷必乱!如果再有人从中作梗,天下大乱为期不远!城门素以大明为家,不愿百姓再受战乱之祸,所以城门远走海外,不欲再返大明,于海外逍遥度日!自此朝中衮衮诸公可放心矣,不必以草民为腹心大患!草民当在海外为大明之藩篱,以卫大明之海疆!草民惟愿陛下身体康泰,大明国泰民安!草民刘昊嘉拜上!”
等到张嘉将奏本念完,整个大殿里面是鸦雀无声,只剩下了沉重的呼吸声!因为刘昊嘉在奏本里面毫不客气的把文官们的斯文彻底撕开,露出了他们恶心的嘴脸!而且就连勋贵也被他说了几句。虽然字数不如针对文官集团那么多,但也是可谓一针见血!
可是让他们反击这份奏本的话,所有人都张不开口!因为奏本上面写的东西一件都没错!而且他们更知道此时要是反驳的话,正在疯狂边缘的万历帝说不定就让锦衣卫彻查一下,那就把自己一家老小送进大狱里去了!
所以千言不如一默,干脆老实的待着,等万历帝过了这个火头儿就好了!你没看见此时万历帝眼睛血红,眼中带泪,手都是抖的!这时候触怒他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等到大殿里沉默了许久之后,万历帝用嘶哑的声音说道:“张嘉,带着奏本回宫!退朝!”
听到“退朝”两个字,百官们如蒙大赦一般的齐齐下拜恭送万历帝。而万历帝头都不回的直接走到后面去了。
看到万历帝离开了,有不少官员向王锡爵这里聚拢过来。他们想问问他该怎么办?而王锡爵只用四个字就将他们打回去了,就是“静观其变!”四个字!
万历帝回到宫中之后叫张家拿来酒,自己坐在御书房里面,就着酒重新将厚厚的奏本翻阅了一遍。不过他这次看奏本就非常缓慢了,半天才能翻上一页。因为他每看到刘昊嘉的一句话都会想起对应的事情,一时间是感慨万千!甚至是看上几句话就要饮上一杯酒!
就这样,万历帝就着奏本下酒,把自己喝了个酩酊大醉!而且他醉了之后又哭又笑的,很是不老实。好在御书房里面只有张嘉一个人,他的样子没被其他人看去。
而张嘉则从万历帝的醉话当中听出了愧疚、不舍和愤怒!而恰恰愤怒占了情绪中的大多数!看来万历帝对刘昊嘉不辞而别的事情更多的在于愤怒!毕竟他是一个皇帝,始终觉得天下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才行!
万历帝在这里大醉一场,京师却是乱起来了!因为有人将刘昊嘉奏本的内容放出去了!放出奏本内容的不是旁人,正是刘昊嘉的那些支持者!他们遗憾于刘昊嘉的离开,愤怒于逼迫他离开的这些人,所以直接公开了他的奏本内容,将矛头直指文官集团!
这些人也都是正牌的进士出身,都是博闻强记之辈!要让他们将一份厚厚的奏本原封不动的背下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让他记住奏本里说的那些事儿就轻松无比了,所以放点消息出去根本就是小意思!
同时刘昊嘉本身就是备注关注的人,这段时间京师里没人议论别的,就议论他了!所以他的奏本内容一被放出去,立刻引起的轩然大波!
其实说起改革来未必是受欢迎的!即便是处于社会底层的那些人,他们有一口饭吃都未必会支持改革!因为现在不改革的话他们还有口饭吃,如果是改革的话,他们很有可能连这口饭都吃不上!而历史上这类事情数不胜数!所以刘昊嘉主持改革的时候,京师当中反对的声音也不少!甚至背地里骂他的也大有人在!
前一段时间流传刘昊嘉离开大明的消息时,这些人反而又犹豫了,彷徨了,觉得自己似乎失去了什么!等到今天他们确认刘昊嘉离开大明的消息到了,他的奏本内容传开了,刘昊嘉反而又成为了英雄!
人们起纷纷强调他改革之后会出现何等的盛世,人们的生活将会有什么样的改变云云!结果这么美好的未来就砸在这些文官的手里了!如果不是他们使坏,也不可能将国公爷逼走,让我们这些苦哈哈过不上好日子!所以罪名必须是他们的!
只是这种人心奇怪的转变,实在是难以言表!就像有些人说过的,想成为大英雄,你得先死掉才行!死不掉的总会有人在你身上找出污点来,把你摁到泥地里!而这些百姓们以前对改革多有疑虑,如今却在异口同声的赞美刘昊嘉,谴责他的对手,真是人生百态呀!
随着流言的不断传播扩散,整个文官集团的声誉下降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以王锡爵为的文官集团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利,只要权力不被撼动,随时有修补名声的机会。
随着刘昊嘉奏本的到来,又有一件事情提上了日程。那就是搜捕监控刘昊嘉的党羽!没人相信刘昊嘉会走得那么干干净净,他肯定会在大明内部留下足够的人手。
不说别的,海外的物资不可能完全满足需要,所以他一定会在大明留下足够的人手采购物资。而这些人就是内阁抓捕的目标。内阁要彻底斩断刘昊嘉同大明的联系。至少在确定大明有足够自保能力之前,不能让他们之间有足够的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