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内,众臣沉默的退出宫殿,但等他们远离了宫殿,一个个却是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杨正山是在胡来,有人觉得杨正山的太过莽撞,也有人觉得杨正山刚直。
杨正山故意晚走了几步,落在周云松和宋元阁后面。
赵功青快步走到周云松身后,时不时还回头看看杨正山。
而宋元阁身边聚集了三五个官员,低声言语着,也不知道在商量什么事。
杨正山见此,捋了捋胡须,嘴角微微翘起。
“你这一次可是捅了马蜂窝!”梁储轻声说道。
杨正山笑道:“你觉得明日是弹劾我的奏折多,还是弹劾周云松的奏折多?”
“你还笑的出来?”梁储有些好笑的摇摇头。
“为啥笑不出来?大不了也给我来个罚俸就是了,难道还能降爵?”杨正山笑呵呵的说道。
两人联袂离开太极殿,而早朝之后,京都官场却是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杨正山的弹劾看起来似乎对周云松不痛不痒,可杨正山弹劾的是内阁次辅,吏部尚书,朝堂上新党的领导者,以前新旧两党争斗主要围绕在各部衙门的权力上,攻讦都是各部衙门中高层官员,还从未有人弹劾过内阁阁老。
杨正山的弹劾更像是起了个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一时间京都诸多官员开始串联,很多官员甚至明目张胆的聚在一起商量。
至于他们商量的内容,无非就是要不要趁机对周云松穷追猛打,亦或者对杨正山展开反击。
想要对付的周云松的自然是旧党,想要对杨正山反击的自然就是新党。
所谓新党旧党,最初只是承平年间的老臣和延平帝提拔起来的朝臣,不过这几年下来,新党旧党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新党变成了陇党,即以陇原、陇南出身的官员为主。
旧党变成了江南派系,即以江南士子官员为主。
陇原和江南是大荣文风最胜的两个地区,也是官员出身最多的两个地区。
朝堂上,两党相争,还有一些官员属于中立派,不过中立派群龙无,多数在一些清闲衙门任职,陆文渊为何选择外放,就是因为他在京都处处受到两党的孤立,搞得他想办点实事都束手束脚的。
陆文渊是个有才能的人,他出身寒门,虽有杨正山这个依仗,但他一直都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功绩。
可这些年他在京都,虽然官职升上去了,可啥事也没有干成,所以他才选择外放主政一方。
像陆文渊这样的官员在大荣官场并不是个例,因为朝堂上两党的争斗越的激烈,致使很多有才能的官员得不到重用和升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郑晓,在杨正山看来,郑晓绝对是个大才,他在辽东做巡盐御史时,将盐运司管理的井井有条,不但为朝堂收缴了大量的盐税,还让辽东的盐价降低了很多,让普通百姓吃得起盐。
而郑晓巡抚辽东盐业和市舶司后,他借着腾龙卫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的辽安市舶司和蓟州市舶司的海贸规模。
以前腾龙卫在辽东是一枝独秀,而如今辽东涌现出大大小小无数海商,让辽东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展。
让经历过旱灾的辽东百姓得到了不少利益,这也是辽东百姓在经历大旱之后,能够度过最艰难的恢复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如今辽东的民生不如承平帝在位的时候,但辽东已经出现蓬勃展的开端。
这些事情背后都有郑晓的一份功劳。
所以在杨正山眼中郑晓是一个能臣干臣。
可是郑晓却一直在辽东打转,几年下来,官职虽然得到了提升,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朝堂的重用。
两党争斗,只会提拔自己人入京担任要职,像郑晓、陆文渊这样的干臣在京都朝堂上根本没有做事的空间。
这就是当今大荣朝堂上的局面。
对此,杨正山一直以来的态度就是只要他们做的不是太过分,他就当看不见。
所以他没有出手帮陆文渊和郑晓,可是这一次包朗和孙安阳的事情让他无法再装作看不见。
因此他才决定搅一搅朝堂的浑水。
不过他毕竟是勋贵,对文官之间的争斗无法插手太多。
让他搅和一下还行,但他无法真的下场与文官争斗。
离开皇城之后,杨正山直接跑回家躲起来。
他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接下来不管朝堂上有多大的狂风暴雨都与他关系不大了。
杨正山就是个老六,只负责点火,根本不管这把火会烧的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