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放在三月初三,除了时值踏青游春好时节,还因为这天是上古重要的节日,上巳节。
上巳节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时期的祭祀活动。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春暖花开,万物生长。
部落女巫,又称大祭司,领众女子至河畔,用兰草香草之汤沐浴,除晦去邪,为祭祀女娲做准备,即祓禊。
祓禊仪式后,大祭司会让众女子着华服盛装,祭拜女娲母神,祈求生育和丰收。
祭神结束,盛装的女子们会与部落的男子们自由相会,载歌载舞,互传心意,表爱定情。
上巳节,原为上祀节,是以女性为中心的隆重节日。
自黄帝之后,中原由男性掌政权,男权为打压女性及女神地位,限制女性祭祀权力,不愿民众祭拜女娲,逐渐禁止了节日祭祀活动。
上巳节仅余水边沐浴、游春踏青、青年女男相会的娱乐性质。
民众不忍抛弃祭祀女娲的传统,在民间编出‘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把这天传成黄帝诞辰,想借祭祀黄帝的名义,恢复对女娲的祭祀。
但男权及皇权并没有买账,民众只能私下悄悄供奉女娲。
再到后期宋代,男权对女性的束缚更加严重,限制女性出门,剥夺女性自由择偶的权利,判定女男自由相会相恋有违‘礼教’,致使女子无法参加上巳节。
从此上巳节逐渐没落,慢慢被中原社会遗忘。
唯有当初不愿归顺黄帝、逃离他地的九黎族遗部,和偏远地区没有被男性政权影响同化的少数民族,还保持着三月初三的祭祀歌舞活动直到今天,例如壮、苗、瑶、黎、侗、畲、土家族等。
而这些过三月三、各种不同名字上巳节的民族,母系之风浓厚,女性地位普遍较高。
这些民族,除了被男性政权发动的战争逼迫地不断迁徙之外,自身族群文化能够平稳传承延续几千年。
足以证明母系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上巳节代表了母系社会的缩影,见证了女性地位的变迁。
太后想重兴上巳节,因此把瑶华宴定在了这天。
希音告了假,和夜珑穿上华丽的衣裙进了瑶华苑。
太后特意嘱咐过,既然是女儿家的宴会和节日,就要穿上最最漂亮的新衣,打扮成最最美丽的样子,不必顾忌老一辈的目光。
她照例易了容,和往年的妆容差不多。
瑶华苑内已来了许多姑娘。
晴空升灿阳,和风吹碧波,叶密百花盛,彩衣丽人行。
希音和夜珑边赏景,边前行着。
很快到了巳时,众姑娘皆前往中央花园,向太后请安。
希音夜珑也一道。
太后坐在一个凉亭里,一身淡蓝锦服,雍容华贵。
太后今年三十六,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多少风霜的痕迹。
她气质端庄和雅,沉静不失威严。与她相近的人,仿佛也受其感染,蓦然宁静下来。
夫人及小姐们纷纷行礼:
“臣妇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