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725章 上国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2页)

第725章 上国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2页)

因为李成桂是武将篡位,所以在得势之后,整个朝鲜就开始了重文轻武,能打的将领像申砬丶韩克诚之流,统统戍边去,实在不好赶走的,像李舜臣之类的武将,就是可劲的为难,白丁从军,后勤没有,粮食不给,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李昖还在防备韩克诚,觉得他只防守不进攻,想篡位,越催越急。

「这仗打成这稀碎样儿,臣觉得就一个字,该。」冯保作为内相,为陛下分析了朝鲜速败的原因。

朱翊钧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只是苦了朝鲜的百姓,你看看马林上奏,这逃难能到义州的百姓,十不存一啊,这能跑就已经不容易了,跑的路上死了一大堆,到了义州,义州没粮,直接紧闭城门,不让流民入城,冻死的,饿死的,比比皆是,哎。」

「从内帑拿二十万银来,下章户部,扑买足够的粮草,送往义州。」

草料是赈灾必须的东西,这是皇帝的恩情。

朱翊钧从来不会把别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哭丧,那是弱智行为,脑萎缩才会干出来的事儿,他之所以肯花银子,完全是因为义州是属于大明的了,他就是个貔貅只进不出,既然已经实际控制,哪怕是朝鲜王室爆种,自己把倭寇赶下海,朱翊钧也不可能吐出去。

土地丶人口丶矿产,俺的,俺的,都是俺的!

「这义州丶定州丶安州三州春耕,再让王次辅弄点水肥过去吧,既然归了大明,弄点水肥,让归化人知道大明怎麽种地的,然后在当地生产水肥。」朱翊钧筹划着名占领的事儿,打仗他不行,可怎麽统治,他还是清楚的。

水肥不要多,有一点,做出对比实验,让当地人接受水肥等同于接受了大明。

这年头,能让百姓安安生生的种地,那就是还不完的恩情。

绥远也是这个思路,能让草原人不必冒着冻死丶饿死的风险,安安生生的种地丶放牧丶圈养,就会慢慢变成大明的形状,绥远已经纳入大明三年了,没有大规模的反叛,只有数不尽的生人祠,里面供奉着皇帝丶戚帅丶潘季训。

朱翊钧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儿,那就是朝鲜文武丶百姓,对于大明的统治,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抵触,甚至还有点终于等到了今天的如释重负。

马林在义州推行户籍,就是一户一籍,人人要登记,结果朝鲜百姓趋之若鹜,拿到了户籍的人,甚至会嘲讽拿不到户籍的人,似乎拿到了大明户籍就高人一等。

马林丶赵吉曾经以为是错觉,直到他们看到了一件事儿,在义州的街头,有户籍的小孩,逼着没有户籍的小孩磕头,而且那有户籍的孩童趾高气昂,说看到了朝鲜王也不必下跪。

到那一刻,马林和赵吉,才知道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非常普遍,拿到了户籍的孩子就是高贵的大明人,没有拿到户籍的孩子,就是卑贱的朝鲜人,就得磕头。

大明使者到朝鲜,朝鲜国王要磕头,而且还只能一直跪着答话,这是藩国仪注对藩属国明确的要求。

上国之民,不拜下邦之主。

大明在朝鲜是有十分深厚的统治基础,或者说,朝鲜臣工万民里,有不少人把朝鲜认定为大明的内番,自己是二等大明人。

「陛下,戚帅上奏问,京师开拔,还是按原定的科举之后吗?」冯保询问大军开拔的日子,现在朝鲜战场只有一个先锋营,李如松带领两个骑营还没有抵达九连城,按计划还有三万锐卒由戚继光亲自率领。

「嗯,科举之后,他朝鲜王就是把朝鲜全丢了,也是科举之后。」朱翊钧点头说道。

东北方向的战争威胁,不能成为大明的拖累,这是援朝之战的总纲常,大明不会因为朝鲜的局势,过分改变朝堂庙算。

万历十四年是科举年,会试在二月份举行,大明上下丶京城为了科举忙碌着,今年的会试和往年不同,今年会试有两个团体引起了所有人关注。????第一个团体是通过给皇帝陛下种地,打赢了复活赛,再次获取了科举资格的复读生,第二个团体,是来自京营丶水师的锐卒后人,他们打小在三级学堂长大,在顺天府和松江府获得举人的资格被人叫做武后生。

复读生为四百零一人,武后生有二百零二人。

之所以让所有人关注,是因为他们都是大明新政的成果,朱翊钧让京营到科举之后出发,也是这个目的,武后生参考,戚继光在京师,能震慑一些宵小之辈。

在科举前,围绕着科举的朝堂狗斗早就是暗流涌动了。

在会试之前,一则关于科举舞弊案的消息传遍了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

二月初七,会试前三天,大明皇帝一如既往的出现在了文华殿上主持廷议,文华殿的气氛比较肃穆。

科举,就是权力的分配,是大明最大的一块蛋糕,这是大明官场的起点,科举是万众瞩目,所有人都死死的盯着这场饕餮盛宴,生怕该自己的那一份,被别人给吃了去,而今年多了一个武后生分蛋糕。

复读生不足为虑,他们之前考不上,这次能考中的概率并不大。

而科道言官对武后生的举报,让文华殿的氛围更加凝重,因为大明新政的结果已经切实的影响到了权力的分配,更加简单的说,有些人急了,但碍于戚继光还在京师,不敢太过分。

都察院总宪海瑞说道:「陛下,科道言官并未诬告,武后生确实有四十二人,谎报了年龄,本来十六七岁,报为了二十一二。」

海瑞是骨鲠本骨,他对举报的内容进入了深入的调查,确实是谎报了。

这种虚报年龄,是非常普遍的,但通常都是往小了报,为了仕途,超过三十岁再考中进士,这辈子也别想踏入文华殿成为明公之一了,因为从进士一步步爬到文华殿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路要走,甚至更久。

虚报年龄是科举中严查的范围之内。

而这批武后生的情况不一样,是往大了报,因为年纪小,参加科举的话,会给人一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印象,所以要往多了报,这也是不被允许的。

儒家传统思想,修身丶齐家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的顺序是不能变的。

考进士虽然没有硬性的年龄限制,但一般是二十岁以上,因为十六岁就要婚配了,考中举人意味着你完成了修身;婚配,婚后三年才能为家,结了婚之后,三年之内没有不和睦的事情发生,才能称之为齐家。

因为宋朝榜下抓婿的荒唐事一次次的发生,所以大明考进士之前,一般都要成婚。

「那这些科道言官怎麽不说熊大?熊大今年才十七岁,怎麽这四十二个人的名单里,没有熊廷弼?」朱翊钧拿起了名单,看着海瑞询问道,敢举报武后生,不敢举报熊廷弼,熊廷弼也谎报了年龄,十七岁写成了十九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