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隆万盛世 > 第1202章 露天垃圾城(第3页)

第1202章 露天垃圾城(第3页)

“嗯,等京城做好,也可以以此为例,在大明各地推开,也让那些藩国来人看看我大明气象。”

魏广德笑着接了句。

“嗯。”

张居正点点头,随即就说道:“我看,此事可行。

既然是五城兵马司主抓,那就由善贷来主持此事吧,顺天府全力配合,争取尽快把京城搞的干净些。”

北京是明清两代帝国的都城,人口众多,到万历年间已有八十万以上的居民,至晚清内外城合计人口超百万。

由于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人们的活动不免会产生垃圾和排泄物,加之沙尘袭扰,随之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明清时的北京给外来者留下的印象首先是其高大雄伟的城墙,据说城墙顶部能并行十二匹马。

进入城内可以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和衙署,城区市井繁华,商业繁盛,“都下生齿益繁,物货益满,坊市人迹,殆无所容”。

明代北京最繁华的街市是大明门与正阳门之间的棋盘街,据《皇都积胜图》显示,棋盘街上处处高张布棚,纵横夹道,货物形形色色,游人熙熙攘攘。

到清代,棋盘街发展出了热闹的商业街区大栅栏,人称“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

但就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还有着另一些让人难忘的记忆和烦恼。

后世人都知道首都的沙尘天气,实际上早在明代时就已经出现。

大风挟带着细粉似的尘土扑面而来,直到清代情况未有好转,“每当风起,尘氛埃影,冲天蔽日,睹面不相识,俗谓之刮黄沙,月必数次或十数次,或竟月皆然”。

北方的风尘让初来京师的南方士子很不习惯,来自福建的谢肇淛在笔记中写道:“燕、齐之地,无日不风;尘埃涨天,不辨咫尺。江南人初至也,甚以为苦,土人殊不屑意也。”

而本地人对此却习以为常,北京无孔不入的风沙,在狂风吹袭之余,弄得室内到处“飞埃寸余”。遇到这样讨厌的天气,住户用纸糊窗来阻挡沙尘的侵入,“燕地风沙无微不入,人家窗牖多糊纸以障之”。

明清时期北京环境状况的还有一个很不雅观的现象,就是街上便溺,某些人随地大小便。

这在初到京城的外地人看来尤感惊讶,“北地粪秽盈路,京师尤甚,白日投裸,不避官长,体统亵越,小人相习而暗消敬惮之心”。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内卫生设施不足,缺少茅厕。

一般人家都不设茅房,妇女使用马桶,“城中人家都无坑厕,其妇女溺器,清晨则倾门外沟眼中。”

粪便倒入沟渠,使得沟渠不通,故而需要定期淘沟。

尽管这个年代京城也有了粪夫,专门负责掏粪送往城外,城内“粪秽盈路”的现象依旧。

说到底,还是时代原因。

北京用畜力多,使得“京城内外,大街小巷,各部院衙门前后,骡马粪随时遍布,一遇雨雪,调成泥糊,臭不可闻,俨然一片大粪厂”。

所以,京城的粪便可不止是百姓的,还有满街的牲畜。

后世用沥青铺路,这个时代就是牲畜粪便扑街,可以想象雨后是个什么场景。

垃圾和粪便,以及因此导致的四九城排水不畅问题,魏广德这次都打算一次性解决。

沙尘没办法,可对于抓卫生工作,魏广德却算是驾轻就熟。

沟渠堵了就清淤疏通,这个就是投入人力的事儿。

人力,五城兵马司有的是人,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据说北京城第一次全城卫生活动还是八国联军这群侵略者做出来的,想想都觉得丢人。

魏广德既然来了,又想到了,自然就要彻底把这个事儿解决掉。

“那好,我下条子,招顺天府尹和兵马司指挥来,把事儿交代给他们。”

张居正把活儿交到他手里,魏广德也没有要推辞的意思,当即就接受下来。

没人比他更懂怎么做好这个事儿,而且京城日积月累的垃圾粪便,可能五城兵马司人手还未必够用,说不得还得从京营调集官兵帮忙。

总之,大明的京城,那就得是这个时代最大最干净的城市才行。

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也会觉得舒适许多。

若不是魏广德有后世见识,也只会因为司空见惯根本不会考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