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采薇一心想讨个持家能干的嫂子,但无奈却拗不过李牧,便也只好作罢。
眼看天色将晚,她便将册子细细收好,准备明日交还给麻姑。
……
吃了晚饭,李牧找了一个大盆装上了清水,将今天进城购买的高粱穗剥谷后倒了进去。
“哥,家里还有稻米,你怎么又买了些高粱?”
李采薇蹲在旁边,翻了翻他从城中带回来的包袱,找出一包宛若发霉谷饼般的事物,还散发着古怪的气味。
“这是酒曲?你还真想自己酿酒啊?”
虽然自从大齐这任皇帝登基之后,便解除了百姓不允许私自酿酒的禁令,但民间却并没有太多酒坊出现。
原因很简单。
一是酿酒方法难搞,二是原材料太贵。
但凡在市面上销路好、叫得出名的好酒,酿造方法和配料表都被主家像看待亲儿子一般保护的周密无比,不敢向外泄露半分。
那些不出名的小作坊自己调配出来的酒,大部分口感都特别差,又因为成本问题不敢降价,所以最多两三个月便关门倒闭。
而且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一般来讲,五斤粮才能出一斤酒。
就算拿最便宜的苞谷来当原料,成本也要将近百文了!
再加上人力和器具的损耗,至少要卖到一百五十才能略有盈利。
在如今平原县的市面上,就连口碑最佳的“醉秋风”也才卖到一百六,有谁会愿意花差不多的价格去购入口感又差、酒质又浑浊的私酒呢?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即便官府解除了禁令,民间依然没有人愿意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行业。
“自然是真的,你以为我在说笑?”李牧头也未抬,随口回道。
“你要是想喝酒直接去买些便是,城中鸿宾楼的顺府佳酿、陈家老窖的青梅烧,都是不错的好酒。”李采薇双手托腮,斟酌了一下用词道:“自酿的酒……即费力,又省不了几个钱,完全是自讨苦吃嘛!”
“顺府佳酿?青梅烧?酒精风味小甜水罢了……根本和好酒扯不上边。”李牧嘀咕了一句,将洗干净的高粱粒倒进锅中煮熟,自信满满的说道:“最多半个月,我让你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酒!”
酿酒时,原材料不同,制造出来的口味也各不相同。
高粱香,苞谷甜,小麦清,稻米柔。
他将被煮熟的高粱粒混合着酒曲丢进瓦罐内,又按照记忆中【三月春】的配方添入清水和其他佐料,最后将瓦罐的口封住放在房间角落里。
就算是蒸馏酒,一开始也得有个发酵的过程。
一般来说十天左右,瓦罐内的酒曲和粮食便会完全融合,到时候只要再经过筛净、蒸馏等工艺,三月春才算是制作完成。
由于是第一次,即便有配方在手,李牧也没有一次性造太多。
毕竟凡事都得有个试错的过程。
若是自己的操作出了什么岔子,导致最后制作失败的话,也可以减少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