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阿娘在的时候一直在教我的。”
周德海点头:“哎,也不知你阿爹、阿娘”
------
周家小院建在村尾山脚下,徐进端从山上拉下来不少石头,他的房子就成了石砖混合的了。
土砖是用野鸡野兔和村里人换的。
建房子用了近二十天,之所以这么久,主要是老周家之前的地基比较大。
如今五间正房被归置地整整齐齐,都安装上了新门窗,门窗都是徐进端自己动手做的。
只剩东边三间屋没盖,空着的地用来做自留地正好;
西边三间被用作厨房、茅房、和仓房。仓房下面还被徐进端弄了个地窖出来。
后院沿山脚被他用竹子都给围了起来,是个小院,等年景好点了用来养鸡正好。
等新房建好,徐进端在前后院洒下各类蔬菜种子后,天空终于淅淅沥沥地飘起了雨。
这可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看着从村里穿过的小溪的水位渐渐上涨,周德海召开了一次大队全体会议,全体社员恢复以往上工秩序。
徐进端也成了每天要上工的一员。
他找周德海直接要了一块地。
种什么跟着村里,其余由他自己安排时间。
周德海看在兔子的份上也没推三阻四,直接划了近一亩地给他。
徐进端:这是欺负他了吧!
遂不确定问:“大队长,是不是我每天干完这一亩地的活,都有满工分?”
周德海看着他肯定点头:“是的。”
自此,徐进端开始了他上午带娃上工、中午带娃午休、下午带娃上山的田园生活。
一直到六月初的时候,徐进端去了公社中学交了八块钱——补齐初高中学费参加了连续四天的初高中毕业考试。
六月末的时候,公社来人,给徐进端送来了毕业证书,还去家里进行了慰问。
徐进端不得不感慨这个年代人们的朴实精神!
——&——
时光如梭,一晃就来到了年。
家里仨幼崽都快到了上学年纪,徐进端算了下,即便不用原主父母留下的钱。这几年自己用工分换的钱也是能足够供给孩子们上学后,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身体锻炼上。
刚过完年,仨幼崽就被徐进端带进了山。
至此开始了晨跑山、夜打拳的日子。
加之自他来了以后孩子们就没缺过嘴,仨幼崽长得比村里其他孩子都要壮实不少。
当然也更皮实!
周思雯更是有着村里小孩大姐头的展趋势。
孩子们的事,他基本从来不过多干涉。
除了媒婆来给他说媒后给仨幼崽扫尾的烂事除外。
这话得从两年前说起,自从他回村住下后,就有不少人家打起了他的主意。
既看中他的一身力气和好皮囊,又顾虑他有仨幼崽的事。
女儿倒是好办,嫁人之前可以做家务,年纪一到嫁人了就好。
可原主家还有俩男孩就很难办,所以之前两年村里人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没啥动静。
可能是这几年,看他家仨幼崽就算家里没娘也能天天穿干净衣服,天天能吃饱饭,还被养的很有礼貌却也从不吃亏,相中徐进端的人家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