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比,范德维奇回顾自己的开拓者生涯,不得不感叹,全队都被阿甘拿捏的死死的。
双方晚上的比赛打得倒是相当激烈。
布朗虽然不受球员喜欢,但他执教水平是在线的。
今年的快船经过他完整的调教,的确有了几分强队气质。
防守出众,细节到位,球队以曼宁、杰克逊、哈珀为核心。
和开拓者打得有来有回,起码不是一边倒的态势。
开拓者这边阵容虽然齐整,但主力小半个赛季打打停停,磨合明显不够。
加上柯西还在取保候审,处在无限期禁赛阶段,导致开拓者战力下滑。
不过贝尔曼做出了合适的调整,帮助开拓者维持战绩。
12月,开拓者战打得不错,他们防守效率显著降低,不过进攻保持的很好。
球队的攻防重心全面外移,波特、刘易斯、彼得洛维奇组成了后场铁三角。
甘国阳在内线一枝独秀,萨博尼斯受伤病影响,上场时间一直受到控制。
本场对阵快船,贝尔曼就使用了一套萨博尼斯、甘国阳、刘易斯、彼得洛维奇、波特的阵容。
这套放弃了外线的压迫性防守,防线收缩,靠护筐和外线进攻这种简单的逻辑和对手消耗。
贝尔曼不想再消耗萨博尼斯宝贵的膝盖,以及不想让甘国阳在常规赛海量的去协防、补防、拉出来大防小。
刘易斯从之前的防守尖兵、进攻角色球员,朝着外线持球主力进攻手转型。
彼得洛维奇和波特组成后场双枪,提供极为旺盛的外线火力。
甘国阳在进攻中充当起自由人角色。
球队的普林斯顿体系已经完全纯熟。
在大部分常规时间,甘国阳都成为了团队进攻的一份子。
最近十几场比赛,他的助攻屡屡上双,已经成为一个组织高手。
再加上萨博尼斯的策应、掩护,开拓者的进攻可谓灵活之极。
这弥补了球队替补席变短,战力不足,细节变差的问题。
他们靠更多的得分和对手对轰,靠进攻效率压过对手,也靠得分掩盖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当开拓者得分比对手得分多时,开拓者取得胜利。
其中涉及到进攻效率的计算,贝尔曼经过反复演算得出了这一策略。
总之,这是数学的胜利。
今晚,在开拓者和快船矛与盾的较量中,开拓者还是笑到了最后。
第三节,甘国阳、波特、彼得洛维奇联手打出了一波15:4的进攻冲击波。
他们在反击中连续命中三分球,拉里-布朗引以为傲的阵地防线根本没用。
更何况布朗知道,阿甘这把大锤根本没有开启阵地硬凿模式。
他就是在外线和队友配合,打得像个小前锋。
今晚他的三分手感很好,快船必须派个高个出来盯防。
在防守中阿甘死守篮下不出门,控住所有后场篮板。
快船稍微命中率下滑,就会被波特、彼得洛维奇和刘易斯打反击。
可以说,开拓者这套阵容和打法,在逻辑上相当赖皮。
他们会输球,会状态不好,会在某些比赛中折戟。
问题是他们打得很省力,并在战术逻辑上无懈可击。
你战胜他们的办法只有一条:正面硬拼。
投篮比开拓者更准,对位防守更凶悍,一对一压制命中率。
想在排兵布阵上讨到便宜,没有可能。
这也是开拓者的可怕之处:
多个赛季以来,因为阿甘的存在,他们的容错率高的可怕。
不论阵容结构上,球员年龄、伤病健康上出现什么问题。
只要围绕阿甘重新进行调整,很快能拼凑出一套高效、好用的遭遇战阵容和体系来。
没有进攻资源,就收缩死拼防守,突出阿甘的单打作用。
防守资源不够,就摊开放开了攻,突出阿甘的全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