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53章 攻守易型得罪人了(第2页)

第553章 攻守易型得罪人了(第2页)

王崇古拱手道:“大将军慧眼,下官以为,蒙古人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定然会避将军锋芒,不与我军针对,而远遁漠北,甚至是……远遁西域,再寻来日整顿壮大,图谋归来,复侵中原。”

将自己的理由阐述完后。

王崇古笑了笑:“所以下官才敢笃定,龙虎大将军这一次单独领兵深入草原,并不会遇到大敌,因而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而有龙虎大将军全营皆为马军骑兵,奔袭草原,搅动漠南蒙古各部,展我朝王师天威,说不得更能引草原上蒙古小部来投,以求归附。如此一来,于大将军而言,岂不就是大大的惊喜。”

这时候。

戚继光已经是驾马到了挑台这边,他翻身下马,健步而来。

面带好奇的看向王崇古,冲着后者拱手抱拳作揖。

随即戚继光便朗声询问道:“自秦汉以来,凡我中原强盛之时,必有草原部族来投,此乃千年惯例,王督抚为何会说此次若有蒙古小部来投,对大将军而言便是惊喜?”

见到戚继光从前军赶过来,严绍庭立即冲着对方使了一个眼色。

王崇古亦是拱手还礼,面带笑容:“戚将军一言点破,在下确是此意。虽我中原汉家盛世之时,草原便会来投。但此次在下之所以如此说,却是因为大将军用兵,今朝之意乃欲引我朝转守为攻。若非如此,大将军平定河套,又何必再出兵阴山以北?”

说至此处。

王崇古转头看向严绍庭:“下官猜测,大将军是想看看阴山以北的秦汉两朝长城,欲复秦之长城,再复魏晋之事,于秦之长城以北,草原之上,立军屯卫城,城墙并行,年年用兵,时时北掠,得我朝北境安宁万世。”

严绍庭眉头一挑。

这个王崇古当真是将自己的全盘图谋都给看透了。

自己不懂军事,却也知道军事上的很多东西。

那句经典的,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可不是一句空言。

如今大明渐渐中兴强盛。

中原在北方的军事思想,也到了转变的时候,和蒙古人的争斗也到了攻守易型的时刻。

蒙古人可以年年南下侵扰劫掠。

中原人自此以后自然可以以河套为后方,再配合阴山以北的长城、军屯卫城,时时北掠打草。

尽全力消灭蒙古人的有生力量。

如此才能从根子上杜绝蒙古人南下侵扰。

至于说什么展并改变蒙古人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那就是屁话。

大明的百姓都还没有改变生产力和生产模式,哪里轮得到蒙古人?

现在这个档口,军事上的转变,才是唯一解。

等什么时候中原展到了足够的地步,地方上的生产方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才有可能放弃军事手段,转为其他方式去改造草原上的蒙古人。

跃进式的事情不可做。

这可是有着血泪教训的。

老老实实的用着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本分分的脚踏实地做事,才是上途。

从前军赶来的戚继光侧目看了严绍庭一眼,而后笑着说:“所以王督抚才会说,蒙古各部来投,对大将军而言便是惊喜,想来便是以此为根据而言了。”

王崇古笑着摆摆手:“在下确实有此意方有此言。若大将军真要扭转我大明和蒙古的攻防之势,则必然要控扼河套培育战马,再修秦长城为纽带,长城以北筑卫城,招揽归附蒙古人为前驱,岁岁寻机,用兵漠北。”

戚继光微微张嘴,正欲开口。

严绍庭忽然笑着说道:“王督抚当真才是慧眼,在下这点算计,竟被督抚全盘看穿。我朝如今复套,便有草场培育良马,王师再不受战马恶劣之苦,亦可驱逐草原,讨伐贼子。”

王崇古当即颔低头,抱拳道:“下官敬大将军之壮志,此次复套,亦全赖大将军之功。大将军所图,下官更欲早日成真。然……”

一番吹捧之后,王崇古却是故作犹豫。

戚继光在旁看了一眼,会心一动,与并不准备开口询问的严绍庭打着配合:“不知王督抚有何顾虑?”

王崇古摇摇头:“顾虑算不上,这些年草原上以俺达部最为势大。但如今俺达部十万大军溃败,想来俺达部这一次恐再难掌控草原各部。往后,俺答部至多坚守草原西部,而东部则另有土蛮部等。若草原之上,再无雄主出世,大将军所图阴山以北,自然无所顾虑。但在下之虑,却非是阴山以北,而是我朝九边之内。”

说完后。

王崇古目光深深的看向严绍庭。

他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能听得懂自己的意思。

戚继光在旁亦是闭上嘴,侧目看向严绍庭。

而严绍庭却只是微微一笑:“本将还记得,先帝驾崩前与我所留叮嘱。先帝在世时,昭告天下,度田、清军、造册三事。此番本将全先帝遗谕之托,收复河套。朝廷自然要在河套置军卫,迁徙百姓耕牧。如此,山西、延绥、固原等镇,便再无需求,此处边墙之防,由后向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