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细雨斜织,冷风掠过黄浦江面,掀起点点波纹。沈洛站在摄影棚外的廊檐下,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剧组成员们忙碌的身影。一盏盏钨丝灯的光芒从玻璃窗里洒出,映在他微微有些疲惫的面容上。经过数月的努力,他们的心血之作——《战上海》终于在今晚杀青。
棚内,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落幕时,导演刘庭生激动地大喊:“杀青!”霎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演员们卸下角色的桎梏,笑容洋溢;摄影师放下沉重的机位,眉眼间尽是喜悦。苏珈婉站在灯影之下,轻轻拭去额角的一滴汗珠,唇角噙着笑意,优雅而不失自信,宛如一个刚刚凯旋的战士。
沈洛迈步走入片场,脚步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踩在这几个月来无数艰难时光的印记上。他扫视全场,抬手示意,所有人立刻安静下来。他的目光从每一张熟悉的面孔上掠过,声音虽不高,却清晰有力:“各位,《战上海》今日杀青,这是你们用心血铸成的里程碑。我沈洛,没有什么好夸耀的,只有一句话——你们做得很好!”
“沈总客气了!”导演刘庭生率先开口,眼眶微红。他朝沈洛深深鞠了一躬,“如果没有您的远见和坚持,这部电影不可能完成。”
“是啊,沈总,为了《战上海》,您可是倾尽了心力!”演员吴志诚也附和道,他饰演的是片中的英雄角色,此时卸下妆容,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沈洛摆了摆手,笑容温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坚持成就了今天。大家辛苦了,今晚的庆功宴,我请!”
欢呼声再一次响起,片场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然而,沈洛的眼神中却带着些许未被人察觉的凝重。杀青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这部影片赢得观众的心。
庆功宴设在一家装潢别致的西餐厅。灯光柔和,气氛温馨,几乎所有剧组成员都到场。觥筹交错间,谈笑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但沈洛只是浅酌几杯,更多时候在静静观察每个人脸上的喜悦。
苏珈婉坐在他的旁边,目光不时掠过他凝思的侧脸。她微微一笑,轻声道:“怎么?影片杀青了,你却不怎么高兴?”
沈洛转过头,眼中带着几分坦然:“高兴归高兴,但接下来的路才是最难的。《战上海》能否成功,不在于杀青,而在于上映后的反响。”
“你是不是又在盘算什么计划了?”苏珈婉微微挑眉,声音里带着一丝揶揄。
沈洛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举起杯子轻轻与她碰了碰:“敬未来。”
宴席接近尾声时,沈洛站起身,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他目光平静而坚定,缓缓说道:“各位,我在这里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战上海》不会止步于上海滩。这部电影,我打算让它走向全国,甚至更远的地方!”
一片哗然。许多人显然没有预料到这番言论。刘庭生最先开口:“沈总,您是说,巡回放映?”
沈洛点头,环视众人:“没错。电影的力量不该局限于一隅。我们要走进更多的城市,走到更多观众面前。这样一来,《战上海》不仅是电影,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一瞬间,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仿佛所有人都在思索他这番话的意义。片刻后,苏珈婉率先鼓掌,她目光清亮:“这是个大胆的想法,我支持。”
她的声音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面,带起层层涟漪。其他人纷纷附和,甚至有人激动地高喊:“沈总,我们愿意跟随您的脚步!”
沈洛嘴角浮起一抹笑意。他举起酒杯,朗声道:“敬梦想!敬未来!”
宴会散后,沈洛与苏珈婉并肩走在夜色中的街道上。黄浦江边的灯火与波光交相辉映,偶有凉风拂面,让人倍感清爽。
“沈洛,你真的打算亲自带着这部电影到处跑?”苏珈婉问,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是啊,”沈洛的声音不急不缓,“如果我不去亲自推广,谁能懂得这部电影的意义?谁能更好地将它传递出去?”
苏珈婉看着他,目光温柔而坚定:“既然如此,那我陪你一起走。”
沈洛转过头,愣了一瞬,随即笑了。他微微倾身,目光炯炯:“珈婉,这一路可能会很艰难,也许会遇到很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你真的不后悔?”
“我会后悔一件事,”苏珈婉微微一笑,“那就是如果我没有陪你一起,错过了这段经历。”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翌日清晨,沈洛便召集团队,开始规划巡回放映的具体事宜。从目标城市的选定,到宣传策略的制定,再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过问。张铭吉负责统筹财务和资源调配,刘庭生与其他技术人员则开始加急制作拷贝,以便在巡回时使用。
苏珈婉主动承担了宣传的部分,她提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邀请当地的媒体与政要,共同营造《战上海》的声势。沈洛对此十分赞同,他深知,电影的成功不仅靠质量,更需舆论与人脉的助力。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而沈洛的心中,则已然燃起一团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