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重生民国:上海滩电影梦 > 第109章 舆论对决(第1页)

第109章 舆论对决(第1页)

正午时分,上海滩的天空染上一片灰蒙,冬日冷风夹杂着潮气,呼啸穿过繁华的租界街道。几大报刊亭前,报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顾俊掌控的《远东商报》赫然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报纸的头版上,一则耸人听闻的评论占据半壁——“廉价的民族情绪,拙劣的煽动手法:《鸿雁归》是如何迎合市场的?”粗黑的大字如同冰冷的匕首,直刺影片的核心。

评论中,顾俊不惜笔墨,恶意丑化《鸿雁归》。文章讥讽其为低俗之作,靠“空洞的民族情绪”博取眼泪,更直指沈洛为投机商人,毫无艺术追求。文章措辞犀利,潜伏着深深的恶意。消息迅速在社交圈和影迷中扩散,引发一阵舆论骚动。

沈洛手中捏着那份报纸,目光冷峻。他立于办公室窗前,俯瞰外滩鳞次栉比的高楼,神情似乎没有波澜,唯有指尖微微用力,纸张因之褶皱。他转身,将报纸抛至桌上,冷声道:“顾俊这是要与我们正面对决了。”

张铭吉站在一旁,眉头紧锁:“这篇文章极为恶毒,且言辞虽带偏见,却有意避开明显漏洞。若不迅速应对,恐怕对我们不利。”

沈洛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寒意。他环视房中几人,沉声道:“既然顾俊以舆论攻我,那我便以舆论还击。”

翌日清晨,上海滩几大主流报刊齐齐出炉,《申报》《大公报》《新世界日报》等头版同时刊登关于《鸿雁归》的特别报道。标题直击人心:“一部电影的诞生——《鸿雁归》的背后故事”。

文章以娓娓道来的笔触,详述影片拍摄期间的点滴。读者得知,影片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偶然的乡村调研,编剧采撷民间流传的真实故事,历经半年才打磨出剧本;而沈洛更是不惜代价,重现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甚至搭建完整的实景村落。这一切,皆为还原历史之真。

报道中,摄影师深夜坚守的故事令人动容;年幼演员冒着酷暑拍摄的场景令人心疼。文章最后提及导演和演员的敬业态度,直指:“《鸿雁归》是一部承载民族情感与抗战记忆的影片,它的出现,是电影艺术的进步,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消息一出,舆论风向顿时大变。不少读者被影片制作团队的付出所打动,纷纷表态支持。有观众留言:“原来一部电影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看得人忍不住落泪,今日定要买票支持!”另有文人撰文评价:“《鸿雁归》之成,或为上海电影之佳话。”

正当舆论逐渐回暖之时,一场记者会在沈氏影业举办。会议大厅内座无虚席,聚光灯将台上的苏珈婉笼罩在柔和的光芒中。她一袭素雅旗袍,肩若削成,面含微笑。她站定,环视众人后开口,声音清越动人。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支持与关注。《鸿雁归》并非我的第一部电影,却是我最用心演绎的一部。”她顿了顿,目光中流露真挚,“出演这部影片的初衷,来源于我的祖父。他是个普通的乡村教书先生,却在日寇侵华时被抓走,至今音讯全无。我始终记得小时候,祖母总坐在门口望着远方,说也许有一天,鸿雁归来,就能带回他的消息。”

大厅内顿时静谧,唯有摄影机快门声偶尔响起。苏珈婉继续道:“正因如此,我将全部的热情倾注其中,借银幕传递那些不该被遗忘的记忆。作为演员,我希望观众在看这部影片时,不仅能被故事打动,更能思考:为何我们能在如今和平的时代坐在影院,观看这样一部电影?这背后,是无数先辈的牺牲。”

此番发言,既真挚又富感染力,不少记者当场眼眶湿润。第二天,苏珈婉的讲话被各大报纸争相报道。评论称其“以一己之力扭转舆论,展现银幕女神的力量与魅力。”

数日后,影片的排片量迎来反弹,甚至超过上映初期的热度。街头巷尾讨论《鸿雁归》的声音越来越多,上海滩影迷蜂拥而至,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而顾俊的《远东商报》则因攻击不实遭到读者的普遍质疑,销售量骤降。

沈洛站在影业总部顶楼的露台上,望着远处灯火辉煌的城市,神情平静却深藏锋芒。他转身对张铭吉道:“顾俊的这一招虽然凶险,却也让我看清了,他的底牌,不过如此。”

张铭吉颔首,眼中多了一分佩服:“少爷果然高明。如今舆论已被我们掌控,再加上票房的支持,顾俊的计划彻底落空。”

沈洛抬眸,目光深邃而悠长:“不过是第一回合。顾俊不会轻易罢手。接下来,我们需要更大的布局。”他说着,目光扫过远方的天际,仿佛那里正孕育着新的风暴。

这一夜,上海滩的冷风依旧,然而在这风中,沈洛的身影却愈发挺拔,仿若暗夜中闪耀的灯塔,预示着这场舆论之战的胜利,也预示着更大的博弈即将展开。

月光如练,静静洒在法租界的街道上,仿佛为深夜中的上海滩铺上一层薄薄的银纱。沈洛的车悄然驶过小洋楼群,最终停在一处隐秘的公馆门前。这座公馆外观低调,却透着深不可测的气息。此刻,屋内灯火通明,一场关系未来电影格局的密谈即将展开。

沈洛从车上走下,身着剪裁得体的藏蓝色西装,手持一根檀木手杖。他的步伐稳健而从容,眉目间虽温润如玉,眼神却锐利如刀。张铭吉跟随在后,脸色如常,但目光警觉。两人步入公馆,沿着铺着厚重地毯的楼梯,直达三楼。

推开厚重的柚木门,屋内陈设简朴但不失讲究,一盏铜质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一位身材中等、气度沉稳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沙发上,手持茶盏,似在沉思。这人正是此次沈洛的目标——政府某部门的重要官员,也是政界中少数愿意扶持电影产业的关键人物。

“沈先生。”对方抬眼,面露微笑,起身与沈洛相握。那笑容中既有礼貌,也带着几分试探。

“周司长,久仰大名。”沈洛微微拱手,语气温和,但姿态中隐隐透出一种不容忽视的自信。他并未寒暄太久,直截了当地开口,“今日冒昧拜访,是希望得到您的指点与帮助。”

周司长闻言,眼中掠过一丝兴趣,示意两人落座。“沈先生为《鸿雁归》奔走的事,我已有耳闻。不知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沈洛嘴角扬起一抹淡笑,语气徐缓却铿锵:“电影是文化,也是力量。《鸿雁归》不仅仅是讲述家国情怀的影片,更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机会。若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不仅可以对抗某些阻挠,还能通过外交渠道,将影片推向国际,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文化底蕴。”

这番话语深沉却富有感染力,周司长点点头,手指轻轻敲击茶几,陷入短暂的沉思。“话虽如此,但你可知电影一旦涉及家国之事,便少不了掣肘?支持你,需承担不小的风险。”

“正因如此,沈某才登门求助。”沈洛端起茶盏,轻抿一口,随后放下,语气略沉,“若周司长愿意鼎力相助,我愿提供回报——沈家在电影之外的资源,也可为您所用。”

周司长的目光闪了闪,显然对这个提议产生了兴趣。他身处权力中心多年,清楚沈家的影响力。稍作斟酌后,他沉声道:“若我答应你,影片上映一事我会全力护航,甚至让外交部协助,将它送入国际电影节。但你需确保影片内容无涉敏感,并在未来必要时,为我的一些项目助力。”

“周司长高瞻远瞩,沈某自当全力配合。”沈洛答得干脆,似早有准备。两人言语间的默契迅速加深,原本隐晦的交易逐渐清晰。周司长虽未明言,但沈洛已察觉,对方对影片的文化影响力同样寄予厚望。

不久后,谈判进入尾声。沈洛与周司长相互起身,再次握手,目光交汇间,各自心知肚明。待沈洛离开公馆时,夜色已深,他脸上露出一抹微不可察的笑容,对张铭吉说道:“第一步棋,落稳了。”

张铭吉微微颔首,随即问道:“顾俊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咱们该如何应对?”

沈洛驻足片刻,仰望夜空,眼中掠过一丝冷意。“顾俊的动作越大,越会暴露他的弱点。我们只需继续推《鸿雁归》,守正出奇,让他自乱阵脚。”

然而,与此同时,在另一头的顾家大宅内,顾俊已得知沈洛与周司长密谈的消息。他猛然将酒杯摔在地上,满脸怒意。顾俊身旁的心腹战战兢兢地劝道:“少爷,沈洛此举确实棘手,但我们可以从影片内容入手,若能在上映前挑出问题,就能彻底将其扼杀。”

“不错!”顾俊阴冷地笑道,眼中迸发出狠辣的光芒。他冷声道:“传令下去,加紧审查《鸿雁归》的剧本和素材,务必找到破绽。同时,让人施压影院,给沈洛制造麻烦!”

话音刚落,他目光一转,似想到了什么,低声吩咐身旁另一名心腹,“去联系老朋友,让黑帮那边也出点力。别让沈洛太得意。”

这一夜,上海滩的暗流涌动愈发激烈。沈洛在回家的路上,隐隐感受到一丝风暴的预兆。但他并未畏惧,而是嘴角微扬,低声自语道:“顾俊,若你以为可以轻易翻盘,那便太小看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