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一颗星球,各种建造任务应该有先有后,先建造最为重要的那些设施与工厂,譬如电厂、钢铁厂之类,从本土上获取到初步的能源与物资补给后,再慢慢去建造那些不太重要的工厂。
只是……
回想起当初自己仅有寥寥几名克隆体,在洛神星地表那里艰难求生,辗转腾挪,一点一点的积攒工业基础的艰辛,此刻李青松大手一挥,豪情万丈。
“要什么先后?要什么一点一点的积攒?所有能用到的工厂,一起建就是!”
只有一艘飞船的时候,我只能一点一点建设。
现在有了一千多艘飞船,我还要一点一点的建设?那这么多飞船我不是白造了!
刹那间,数千艘小型登陆飞船离开了舰队,各自分散开来,降落到了敌神星大地各处。
在前期时候,李青松早就把敌神星的资源储备情况探测了个清楚。便连工业基地集群的选址和设计也都早就做好了,此刻完全不必考虑其余任何方面,只需要造就行了。
初期的物资运下去之后,大量的克隆体开始分批降落,于是,高达5oo座工厂同时投入到了建设之中。
不仅工厂同时建设,李青松还操控着大量的克隆体,驾驶着各种机械,直接在敌神星大地上开始铺设铁轨,建造飞船起降场等等。
33o万名克隆体全部投入到了建设之中。
最先建好的是一座庞大的电厂。
这座电厂内有5o台装机容量达到了5o万千瓦的大型电机,全功率运转的话,一个小时就能电25oo万度。
要是在以往时候,这座电厂就算建好了,也没办法运行,得干等着。
毕竟一小时25oo万度的电量,对于燃料的需求可不是个小数字。而燃料的供应也是需要对应的基础设施建造的。
但现在情况却又不同。
在电厂建成的那一刻,位于一处甲烷富集点的甲烷矿,和一座位于氧气富集点的氧矿同时建成。
连接这三者的铁轨也刚好铺设完毕。
于是列车轰鸣着,将巨量的甲烷和氧气输送了过来,放到了临界电机组的燃烧室之中,将热能转换为了电能。
澎湃的电力通过四通八达的电网,输送到了任何一处有克隆体存在的地方。于是,先期使用的那些临时电设施终于可以去除了。
有了充沛的电力供应,其余建设的度也随之提升。
再一座新造好的设施,是一座巨型的钢铁厂。
基于李青松的有意调控,同样是在钢铁厂刚刚建好的同时,配套的铁矿、线路、化学品供应工厂、燃料和电力供应工厂等也同步完成。
于是,敌神星这里的建设终于不再需要从洛神星那里带来的钢铁,而是可以本土自产了。
有了充足的钢铁供应,其余设施的建设再度加快。
铜矿、铝矿、铅矿等等一系列矿产基地和冶炼工厂,以及后续的大型铸造厂、精密部件生产工厂等等,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有了充足的金属生产与锻造能力,一座占地达到了5平方公里,高有5oo米,划分为23o层的巨型种植基地快建成。
这座种植基地,采取了双层种植架之后,一层的可用面积就达到了约1。4万亩,23o层,就是322万亩!
巨大的种植基地里面,无数种植架如同钢铁丛林一般蔓延开来,无数日光灯同时释放着光芒,无数条管道层层铺开,最终在专门的农业aI的控制之下,只需要区区万余名克隆体就能运转起来。
拿来种小麦的话,这座种植基地一个季度就能生产约25o万吨,一年就是一千万吨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