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蒋旭宁也是翰林出身,在翰林院熬了几年,又外放这些年,回京以后在六部轮换,将来入内阁是指日可待的。
薛蕙自然知道这一切除了蒋旭宁自身的努力外,更多的还是因为萧纪。
薛婧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看向薛蕙的眼神里便多了一抹感激:“虽然在刑部官职不高,但他的上峰倚重他,这比什么都强。”
“姑父为人处事素来都和善,只需好好熬一熬资历,日后升官的机会还多着呢。”薛蕙笑着道。
薛婧就喜欢听这样的话,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一旁的赵真百无聊赖的把玩着手中的茶盏。
她是商贾出身,家中也没有任何人在朝为官。
她们俩说的话题,她根本插不上嘴。
好在两人也并未一直说此事。
薛婧冷静下来后,就笑着问赵真:“赵大姑娘的婚事还没定呢?”
她记得赵真可比薛蕙小不了几岁。
“我是不着急的。”赵真听惯了这些话,早当耳旁风,“我与我爹娘说好了,我要招婿,若没有人肯入赘,我才不嫁。”
“招婿?”薛婧瞪大了眼睛,“你不是有好几个弟弟?”
寻常人家招婿,都是自家没有儿子继承香火。
可赵家子嗣众多,哪里还需要招婿?
薛蕙听着无奈地摇头笑。
赵真这是不愿意嫁人,故意出的难题。
“有弟弟就不能招婿了吗?”赵真眨眨眼睛,故作天真道,“姑母,您人脉广,认得人多,若有人想当赘婿的,不如替我牵牵线。”
薛婧连连摆手拒绝:“我可没这方面的人脉。”
这话她甚至都不敢去人家面前提,若当真说出口了,只怕人家谁的面子都不看,要大棒子将她打出门去。
赵真笑出了声。
薛婧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是在耍自己玩,指着她道:“你这孩子,怎么跟我还没大没小的?”
赵真道:“姑母,我可是认真的。”
薛婧才不信她,还在劝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你也老大不小了,难道要等着底下弟弟都成亲娶妻了,你还在家里当老姑娘?”
赵真撇了撇嘴:“我有银子有钱庄傍身,若我放出话去要招赘婿,难道还没人会前仆后继?”
薛婧被她一句话噎住,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薛蕙打圆场,笑道:“姑母,您就别管她了,她一向是个离经叛道的,若真嫁了人,您该怕她婆家受委屈呢。”
她们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薛婧也不知她们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
“算了算了,你们两个性子都差不多,我是谁都不好管的。”
薛蕙端起茶盏,笑道:“喝茶喝茶。”
*
薛莹一直睡到未时三刻才醒。
知道薛蕙她们来了以后,一边埋怨玉香该提前叫醒自己,一边忙迫切朝待客的花厅赶去。
她腹中的孩子月份越来越大,虽还没到身怀六甲,但细看之下,也能看到微微隆起的小腹。
薛蕙看见她跨过花厅门槛的动作,惊的心跳都加速了。